小语种招生有三种方式
一般来讲,小语种招生可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前单独招生,由各院校自行命题、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文化课考试和面试,录取分数线由院校自行划定。有的院校划定三条线:听力线、口语线、笔试成绩加面试成绩的总分线,考生只有同时达到三条线,才有可能被录取;有的院校只划定总分线,考生只要达到总分线即有可能被录取。第二种方式在北京地区比较常见,考生要参加招生院校单独组织的面试,并参加高考。院校录取的依据是考生的面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第三种方式是在提前批次、本科第一批次等批次录取,其报考方式与其他专业没有区别。对于前两种方式,考生可登录各院校网站查询招生简章;对于第三种方式,考生只要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统一填报即可。
从2011年起,小语种提前单独招生将被取消,除保送生外,其他报考小语种专业的考生都需要参加普通高考,并在相应批次进行录取。对此提醒准备报考小语种专业的考生,除了为笔试、口试及面试做好充分准备外,切莫放松对高考文化课的复习。调整后的小语种专业招生形式共有三种:1.提前保送,免于高考;2.提前面试,参加高考:3.参加高考,分批录取。
1.提前保送,免于高考。按照教育部规定,符合保送生资格的应届高中生共有八类,其中第六类是指“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可以推荐少量学生保送进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类专业”,这些“外语类专业”大部分就是小语种专业。保送生被录取后,不再参加普通高考。
报考条件:参加该种招生方式的考生,需要具有保送生资格,或在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高中学习。
考试内容:高校组织的小语种保送生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一般考语文、外语、数学等科目(有的学校不考数学),口试则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考生的报名和考试时间一般自10月份开始,至次年4月份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招收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在招生考试时,考的都是英语试题。只有个别高校规定个别语种(如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招生时,考生既可以考英语试题,也可以选报相应语种的试题。无论哪个语种的试题,试题范围与全国统一高考规定的命题范围都大致相同。
2.提前面试,参加高考。招生实行提前单独面试和口试,考生领到合格证后再参加高考。这些小语种单独招生专业将在高考提前批次录取时单独录取。
报考条件:参加该种招生方式的考生,招生院校会对考生的身高、外貌、男女比例、口语及生源所在地等提出一定的要求。
面试内容:一般的,考生的报名和面试时间安排在春节前后,口试和面试同时进行。提前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及身体外形条件。口试内容不外乎阅读理解、提问回答、口头作文,有时老师还会放一段考生不知道的语言录音,考生只管模仿出来即可。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外形、气度及对所报语种对象国的了解。老师会简单地问考生身高、体重、视力等几个问题,当然,在这个考场考生就不用说英语了,问和答全用普通话。然后,老师会就考生所报语种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考生只要预先看一些语言对象国的简单资料就可过关。
录取要求:录取时以高考文化成绩为主要依据,既要看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和口试、面试成绩,还要看外语、语文的单科成绩。
3.参加高考,分批录取。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在相应批次(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高职)录取。一心想学小语种专业的考生尤其要注意这种招生形式,因为绝大部分院校招收小语种专业时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如河北大学、青岛大学、延边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这些院校招收的小语种虽然不像外语院校那样品种繁多,但招生人数十分可观。
报考条件:招生院校对考生资格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考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只要能达到招生院校的相应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就可填报。考生高中所学语种不限。
录取要求:考生在高考前或高考后,需要在本地参加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口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只供招生院校参考)。录取时,有的高校会对考生的高考外语成绩提出一定的要求。
特别提醒:小语种保送生和非保送生的报名与考试(面试)时间有所区别,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关注:小语种保送生的报名和考试时间一般从10月开始至次年4月结束;小语神非保送生的报名和面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春节前后。(节选自《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